迪里拜尔,唱响世界的中国骄傲

迪里拜尔,唱响世界的中国骄傲

她是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她是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

她是芬兰和瑞典竞相争夺的“国宝”

而她却说:“我是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歌唱家。”

她就是迪里拜尔,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中国夜莺”。

在她身上可以冠以很多形容词,可以说她是中国的,她走到哪里都要说“我的老师在中国”;当然,也可以说她是世界的,她被瑞典和芬兰誉为“国宝”;

可以说她是华丽的,她留洋三十载,精通意、法、英、芬兰、瑞典五国语言;也可以说她是质朴的,功成名就之后她坚持回到祖国,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人民歌唱。

迪里拜尔年跟随郭凌弼教授学习声乐,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晋玮教授继续深造。年在芬兰第一届米里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年以声乐硕士学位毕业,进入中央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并于年被聘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

在3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她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歌剧角色,如《弄臣》中的吉尔达、《假面舞会》中的书童奥斯卡、《拉美摩尔的露琪亚》中的露琪亚、《*中女郎》中的玛丽、《爱之甘醇》中的阿迪娜、《魔笛》中的夜后、《女人心》中的黛斯皮娜、《贾尼·斯基基》中的劳莱塔、《梦游女》中的莉萨、《帕西法尔》中的花仙、《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霍夫曼的故事》中的木偶奥林匹亚等等。

当她成功地演绎了这些角色并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赞美之后,她却说最大的心愿是能经常回到祖国歌唱,让国内的观众和她一起分享这份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荣光。

于是,近些年我们能在中国的舞台上、在中国歌剧里越来越频繁的看到迪里拜尔的身影。郝维亚歌剧《山村女教师》中的杨彩虹、雷蕾歌剧《冰山上的来客》中的真古兰丹姆、唐建平歌舞剧《情暖天山》中的帕丽达、金湘歌剧《热瓦普恋歌》中的阿娜儿古丽等等。

受到语言的影响,用西洋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给听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含糊不清,更谈不上风格和表现,甚至无法完整表达作品的内容,而迪里拜尔却将两者完美的结合,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民族民到家,洋歌洋到家”。

迪里拜尔是中国声乐界“中西合璧”的“早期亲历者”,她曾很自信地说,无论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民歌,还是外国的歌剧、艺术歌曲,只要把握住风格,并用符合其风格、语言的唱法诠释,没有什么可“打架”的。

因此,在这场音乐会中上半场迪里拜尔的选曲是外国曲目,下半场则是中国作品。迪里拜尔想通过自己的演唱告诉大家:美声不止能演唱外国歌曲,中国歌曲照样能用美声演绎。

上半场曲目

迪里拜尔音乐会的上半场的选取均为外国作品,曲目风格宽泛,有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咏叹调、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以及宗教音乐。

音乐会以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大师亨德尔的两段古歌剧咏叹调拉开序幕,一首是歌剧《阿塔兰塔》中的《可爱的森林》,一首则是《阿尔琪娜》中的《回到我身边》。亨德尔的音乐作品主要有神话题材、历史题材以及浪漫题材,他的音乐风格简洁而纯净,但同时也极能展示演唱者的声乐技巧和音色,迪里拜尔选择这两段作品作为开场定是想自信的向听众展示自己醇熟的演唱技巧。

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两位不同时代的音乐家完成了音乐上不同时空的对话与交流,一首独立的器乐曲作为一首声乐曲的伴奏,并将其结合的天衣无缝,可见大师的创作功底之深厚。《圣母颂》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如同将我们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

多尼采蒂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是多尼采蒂最具个人特色的一部歌剧,而其中露琪亚这个角色是被誉为最难把握和掌控的歌剧角色之一。要想成功地饰演这一角色要求演员既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术,同时还要把露琪亚的癫狂状态发挥得当,所以唱得辉煌不一定能成功,而唱得癫狂才是真正的赢家。

这部歌剧一定是迪里拜尔最难忘的一部歌剧了,她在央视《艺术人生》中节目曾坦言,在一次饰演的露琪亚一角时,由于忘情投入的癫狂表演以及与舞台的撞击导致腹部疼痛,随后不久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剧中女主角为了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迪里拜尔是为了艺术奉献了自己的人生,相信她对这部歌剧的理解与诠释一定更加的深刻与独特。

而在这一场音乐会上迪里拜尔演唱的则是这部歌剧中露琪亚的第一段咏叹调《四周被寂静笼罩》,这段咏叹调的歌词大意是女主角向女伴诉说她的噩梦,讲述对幻想情境的恐惧感,并抒发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下半场曲目

和每一位旅居海外的赤子一样,祖国永远是割舍不掉的情怀,越是登上荣耀之巅,中华儿女的归属感就越强烈。从最初走出国门,迪里拜尔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培养出来的,无论走到哪里,她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在她下半场的演唱曲目中迪里拜尔全选用了中国作品。

迪里拜尔说,在处理中国作品的时候并没有用单纯的美声唱法来处理,而是融入了民族唱法,再演唱到维吾尔族歌曲的时候还会运用到维吾尔族独特的演唱方式。这样唱出来的歌曲听起来不仅声音圆润醇厚,还不失歌曲本身的韵味。

在下半场的七首曲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教我如何不想他》、《那就是我》、《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以及《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四首歌曲都是在抒发思乡爱国情感的。

刘半农先生年在伦敦写下了一首白话诗,随后由赵元任先生将其谱曲,最终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全曲情感真挚,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说到这我们不难发现,这首歌与迪里拜尔的人生故事完全贴合,20余年阔别家乡,就连父母的去世都没能陪在身边,还有比这更刻骨铭心的记忆吗?

《教我如何不想他》

迪里拜尔把歌曲中一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是这么一首短小的艺术歌曲,也能感受到她是在用真情实感在演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演唱,触动着听众的心,可以说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维吾尔族人民性格耿直豪爽、大大咧咧,迪里拜尔也说自己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而她却要音乐会上演绎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首《小河淌水》以从容舒展的节奏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望月抒怀,把少女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于优美的旋律之中。迪里拜尔她将如何演绎细腻、婉转的少女性情呢?

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迪里拜尔收放自如、情绪跌宕起伏,她自始至终都以深厚的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轻重缓急。她声音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亲切清晰。

而作为整场音乐会的大轴曲目,迪里拜尔选用了一首《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熟悉迪里拜尔的乐迷不难发现,我们很少听到、甚至几乎没有听过她演唱这首作品。

这首作品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陈道斌先生作词,栾凯先生作曲。这首歌的歌词细看就像一封耐人寻味的情书,配上音乐却显得大气磅礴,瞬间拉开了一幅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画卷。

歌曲一开始就像一位饱含深情的女子以亲切婉转的口吻娓娓道来自己的心声,带着女性的含蓄柔美,高潮部分又用大量的排比,是情感激烈的宣泄和爆发,畅快淋漓的呐喊。

“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候,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这句歌词也许就是迪里拜尔对养育她、培育她的祖国,对支持她、喜爱她的人民最深情的告白,这大概就是迪里拜尔选用它作为整场音乐会大轴曲目的原因吧。

返场预测

对于迪里拜尔这么一位女神级别的歌唱家,拿手曲目简直数不胜数。加之这是迪里拜尔首次来长沙开独唱音乐会,看到这您一定会直呼“不过瘾”。

“返场”是艺术家们在观众特别热情的时候附赠的加演曲目。相信演出当晚乐迷们热情的欢呼声和掌声必然会让迪里拜尔无法“全身而退”,那我们不妨幻想一下迪里拜尔到底会带来哪些精彩的返场吧。

年。迪里拜尔初登国际舞台演绎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吉尔达,这个角色对迪里拜尔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亲爱的名字》是吉尔达最为著名的一段咏叹调,这段咏叹调讲的是年轻美丽的吉尔达对年轻的公爵一见钟情、深深爱恋。在公爵离开后不由自主的唱起这一段:“瓜蒂耶·马代尔,这名字多么可爱,深深地刻在我心里难以忘怀。”

迪里拜尔对这一段的演绎处理与西方歌唱家不同,她的处理不像西方人那般热情奔放,她音色明亮,激动中又带有一丝对情绪的压抑,将东方人对待爱情的含蓄与内在融入其中,显得更加淳朴自然。

《我听见一个声音》是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一段咏叹调,剧中罗西娜对阿尔马维瓦伯爵存有爱慕之情,并找机会给伯爵写情书,从阳台偷偷的扔给他。《我听见一个声音》就是罗西娜在房中思念伯爵时的唱段。虽然与《亲爱的名字》一样都是在描述少女的爱慕之情,但两者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我听见一个声音》节奏自由舒缓,旋律优美华丽却不失人物个性,大篇幅的花腔段落极富有特色,这将罗西娜这一角色塑造得生动优雅、色彩绚丽。

《我听见一个声音》

迪里拜尔的演唱并没有加入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炫技成分,而是根据角色需求拿捏得恰到好处。她弹性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让人精神振奋却又不失真实感。

正如迪里拜尔所说:“我不喜欢炫技,用技巧也要有思想,我希望做一个懂思考的艺术家,忠于原作应该是演绎作品的前提,在该炫技的时候稍加修饰才会加分,只会炫技就毁掉了作品。”

迪里拜尔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无论走多远她的根永远在天上脚下。《一杯美酒》是她的独门绝活,每一次演唱这首歌曲时她都会分段采用维吾尔语和汉语来演唱,用母语演唱这首歌曲就已经是迪里拜尔的独到之处。她的《一杯美酒》热情、甜蜜,这种情绪仿佛就像我们湖南人在异国他乡唱起《浏阳河》一般。每当她演唱这首歌曲时,她心中想到的是新疆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而她就是歌中对生活中充满向往的少女,这种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和发自内心的激动是装不出来的,歌声极具感染力的将听众带进了她那美丽神奇的家乡。

除了这些,还有《夜莺》、《乘着歌声的翅膀》、《卡迪斯城姑娘》、《我亲爱的爸爸》、《思恋》等等,都是迪里拜尔的拿手曲目,至于迪里拜尔最终是会将这些众所周知的看家本领献给乐迷,还是给乐迷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迪里拜尔从家乡走到北京,从北京走向世界,之所以她的艺术生命力能够长久不衰,是因为她的每一次演唱都能深入人心。演唱歌剧,她力求原汁原味,准确无误的诠释人物;演唱民歌,她咬字清晰,情感真挚;演唱维吾尔族歌曲,她真情流露,毫不做作。

迪里拜尔在接受采访时说:“要做一场高规格、高质量、技术含量高的音乐会,虽然时间短任务急,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但是我还是要精心的给大家准备一场高规格的个唱,希望能够给国内听众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对得起观众们的期待。”

钢琴伴奏

这场音乐会除了主角迪里拜尔光芒耀眼之外,钢琴伴奏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艺术大咖。他就是合作钢琴家、音乐撰稿人,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佳林。

钢琴伴奏绝不是简单的用手指按压出歌曲的音符,伴奏与歌曲的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伴奏者不仅要有很好的专业技巧,同时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演唱者提供准确、合适且富有艺术情境的音乐烘托,两者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互为依托。

张佳林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同年留校在声歌系任教,年起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作为声乐钢琴伴奏,他与许多世界著名歌唱家合作音乐会三百余场,遍及中国及亚太地区各大城市,被评论誉为“音色优美”、“具有国际级水准的声乐伴奏家”。他还录制了大量唱片,包括德奥、法国、意大利及中国经典艺术歌曲等等,由Decca、中唱等唱片公司发行。

曾有人这样评价张佳林:“张佳林的钢琴伴奏就像那冰山一角,潜在海面下的是他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丰厚山体和坚实山基。”

无论是歌唱者迪里拜尔还是伴奏者张佳林,他们在专业技术与艺术理解两个领域都绝对是炉火纯青、世界一流,他们的搭档与组合将让我们用足够的信任与期待去迎接这场音乐会的到来,相信这场音乐一定会给乐迷朋友们带来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听觉体验,也势必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声乐界的非凡成就与中国艺术水准不断迈向新台阶的美好未来。

本文为长沙音乐厅特约乐评人王欣然原创

言论不代表音乐厅

审稿:胡伟教授转载请注明出处

演出信息

年3月23日周四19:30

“中国夜莺”——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迪里拜尔独唱音乐会

女高音:迪里拜尔

钢琴:张佳林

曲目:

演出票价

(VIP)////80/30(学生票)元

一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曲目及顺序以演出当晚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lijif.com/czjs/9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