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基础题型专练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

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束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分为三句?(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年6月6日,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3G之前,中国企业基本没有任何核心通信技术专利。3G时代,我们开始有了部分通信技术专利。4G时期,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4G专利第一阵营。到了5G时代,中国的相关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领先,拥有了话语权。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数据,截至年底,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累计为件,华为、中兴、大唐三家合计的专利声明量为件,占比超过30%,位列全球第一。我们认为,5G标准全球统一,中国相对领先的标准必要专利数以及相对快节奏的建网与商用,有望为全球5G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熏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莲湖就是西湖,然而作者不称西湖而称采莲湖,湖的名称就提供了丰富的形象。

B.第一、二句写采莲、垂钓的热烈喧腾,然后剥离游人写环境的优美宁静,形成对比。

C.“熏风”二句摆脱了视觉,转而从触觉和嗅觉人手描写切身感受,凸显清洁与和谐。

D.这首曲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又统合成一个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空间。

(2)“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间,颇具匠心,请结合曲文对这一句进行赏析。(6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年实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中国航天》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人民日报》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年1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C.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D.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的依据。(6分)

答案与解析

1.(1)C A(A是引用;B是简称;C是强调;D是反语。)

(2)①三个“高不过”形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咏叹之美。②“坚硬的泥”和“青灰的色彩”虽然都是指瓦,但从质地和色彩两方面表现了瓦的特点,使形象更丰富厚重。

(3)①原文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短句语气简洁有力,节奏明快。②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人和瓦共有的特点,引起读者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思考。

2.我国在3G时有部分通信技术专利,4G时华为等进入专利第一阵营。年6月6日发放的5G商用牌照,有望为全球5G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信息有“3G有部分通信技术专利”“4G,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进入第一阵营”“5G,中国的相关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领先”“年6月6日,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

3.(1)B(这首曲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既没有“热烈喧腾”,也没有“对比”。)

(2)①作者笑有“画中有诗”之称的王维“作画师",并非贬抑古代名人,而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王维笔下的山水之美与西湖的自然美景相比都未免黯然失色,从而衬托出西湖之美的不可企及。②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1)B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错误,材料二第1段末句是说“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2)C 中国并无“太空丝绸之路”计划;也没有提到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共同完成”此任务,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二第4段是说“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

(3)①探月工程各阶段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②国家战略层面的*策支持,提供了物质保障;③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提供了设施保障;④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案尽量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语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向内拓展探究题,题目指向从三则材料中找依据,因此答题时要围绕问点,分别从三则材料的不同侧重点中进行提炼。如第一则材料谈的是探月工程经历的三个阶段,那么围绕问点,我们就可得到为探月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持;第二则材料谈的是与荷兰等国的合作,那么我们就可得到为探月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第三则材料谈到国家巨大投资,那么我们就可得到为探月工程提供了资金保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lijif.com/ddts/8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